发布时间: 2022/7/19 10:30:56 | 117 次阅读
随着国内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,科技公司对于芯片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。据相关数据显示:我国每年在集成电路商品领域的进口额要突破3000亿美元,手机芯片、电脑芯片、5G通讯芯片在内的集成电路商品,多数都要依赖于进口。
而由于外界的规则发声改变,进口芯片产品的难度在不断增加,越来越多的中企开始自主研发、设计芯片,进而摆脱对于进口芯片产品的依赖。
据海关数据显示:2022年前四个月,中国的集成电路(IC)进口量大幅度下降。1月~4月期间,中国进口集成电路1860亿片,比去年同期的2100亿片下降11.4%,减少了239.4亿颗芯片的需求量。
需求量的减少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内地的科技企业,通过自己生产芯片,更换供货渠道的方式,降低了对进口芯片产品的依赖。
据悉,在手机芯片的供应问题上,由于华为海思芯片无法正常供货。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厂商,开始采用联发科供应的天玑芯片来制造手机。这也令联发科手机芯片的市场份额反超高通,成为的手机芯片供应商。
同时,美光等存储芯片公司无法自由出货,很多国内的科技厂商,转而采用长江存储等国产的存储芯片。
在进入2021年的下半年之后,小米、OPPO、阿里、腾讯等公司,还先后宣布了自研芯片的进展。发布了如影像芯片、AI控制芯片、服务器芯片等产品,进一步提升了国产芯片的自给率,导致了国内企业,对于进口芯片的需求量进一步降低。
对此,也有外媒通过分析表示,四个月的时间里,中企进口芯片同比减少239.4亿片,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无法避免。
首先,美芯片公司运营压力增加,需求量变低的情况下,想要获得预期之中的收入。就必须对芯片产品的售价以及出货量进行调整。
前者,意味着芯片产品的售价要大幅度上涨,后者,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客户追加订单。就目前的局面来讲,美企想要快速提升营收,就必须不断提高芯片产品的售价。
其次,芯片价格上涨,也会激发它国展芯片技术的决心,降低对外界芯片产业链的依赖。
此前,俄罗斯、欧盟等国家,相继传出将加大对半导体领域投入的消息。其中,俄罗斯计划首期投入6.7亿卢布资金,用于研发无掩膜X射线光刻机。共计划投资超3万亿卢布到芯片产业中,预计在2030年实现28nm等制程芯片的国产化生产。
欧盟则计划投入430亿欧元,用于发展欧洲处理器技术。并且,计划在2030年实现20%的芯片产能,要来自于欧盟国家。
随着各国大力发展芯片技术,未来的芯片产业链,势必会有供大于求的情况出现。正如任正非所说,“当的芯片产能过剩了,会有人主动来找到华为够买芯片的。”